城东历史

城东这名称是指都城的东边,是围绕首尔的城堡。过去曾通过四小门之一光熙门出入都城,东边就有一片田野,这被称为东郊或箭郊。箭郊意味着插箭头,韩语称作箭串坪。 这片田野的尽头有汉江,沿着汉江有纛島、豆毛浦等渡口,来自江原道的木材和烧柴及来自忠清道的粮食和杂货都聚集在这里。

可见,这对运输人和物资起到重要作用。尤其,在豆毛浦后边的楮子岛和俯视狎鸥亭的山冈上建立读书堂,以供为朝鲜王朝做出贡献的许多人才埋头学习。周边还有很多村庄,人们一直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。直到朝鲜王朝,这东郊还是十分和平的地方。

三国统一新罗时代

三国统一新罗时代(公元前57-935)

随着铁器文化发达,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,其农耕文化也得到快速发展。为抢占这一地区,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三国角逐,结果于真兴王16年新罗获胜占领。当时包括城东区在内的首尔、楊州郡及高陽郡都被编入汉阳郡,首尔的外号、汉阳也起源于此。

高丽时代

高丽时代(918-1392)

直到定宗年间,城东区被称作杨州,从文宗至忠烈王被称作南京,从忠宣王至高丽末被称作汉阳府。文宗23年,将京畿道范围扩大,把包括城东区在内的南京与杨广道、交州道、西海道部分地区一同编入新京畿道之内。

朝鲜时代

朝鲜时代(1392-1910)

朝鲜时代城东区的行政区域以汉城府南府豆毛坊为代表。正祖13年,豆毛坊、仁昌坊、京畿道古杨州面以及忘忧面属于城东区,逐渐形成了村庄。当时汉城府共有43,929户,人口多达189,153名

城东区的历史变迁

Milestones of Seongdong-gu - Date, Event info
年度 历史沿革
1910.08.29. 汉城府改名为“京城府”,实施“5部8面制”,相当于当时的仁昌洞豆毛面
1936.04.01. 京城府扩建,再次编入京城府,隶属于东部办事处
1943.06.10. 实施区制(7个区)后,新设城东区

7个区:钟路区、中区、龙山区、东大门区、西大门区、城东区、永登浦区

1945.08.15. 京城府改名为“首尔市”
1946.09.28. 升级为首尔特别市(9个区)

指定为“区民日”的依据

1949.08.13. 随首尔市扩建,编入京畿道高阳郡纛岛面,设立纛岛办事处(圣水洞1街、圣水洞2街、松亭里、毛陈里、花阳里、陵里、军藏里、中谷里、九宜里、面牧里等14个里)
1964.01.01. 废除纛岛办事处,转为城东区直辖
1973.07.01. 永登浦区蚕院洞、瑞草洞、良才洞编入城东区;中谷洞部分地区编入东大门区面牧洞;东大门区面牧洞部分地区编入城东区中谷洞;废除松坡彦州办事处,改为千户永登办事处,成为首尔特别市直辖办事处
1975.10.01. 新堂1洞至新堂8洞上往十里部分地区编入中区;玉水洞部分地区编入龙山区;中谷洞、长安洞部分地区编入东大门区;东大门区踏十里第4洞、龙头洞、长安洞合并,新设龙踏洞;城东区永东办事处和千户办事处合并,新设江南区
1976.03.25. 城东区办公楼揭牌(今广津区办公楼)
1995.03.01. 城东区划分为城东区20个洞和广津区16个洞(法律第4802号)
1995.03.02. 城东区办公楼迁址(今首尔特别市设施管理公团办公楼)
2001.05.02. 城东综合行政村(城东区新办公楼)动工
2004.05.03. 办公楼搬迁至城东综合行政村(城东区杏堂洞7号地)
2008.08.11. 往十里第1洞和道诜洞合并为往十里道诜洞;金湖2街洞和金湖3街洞合并为金湖2、3街洞;玉水第1洞和玉水第2洞合并为玉水洞(20个洞→17个洞)